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志愿填报的不了解,进行诈骗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志愿填报受骗方式及防范建议:
一、高考志愿填报常见的受骗方式
1. 虚假“保过”承诺
表现形式:骗子声称“只要交钱,就能保证上好大学”或“包录取”。
套路:利用家长焦虑心理,伪造录取通知书或伪造招生信息。
后果:不仅浪费钱财,还可能错过正规填报时间,影响正常录取。
2. 高价“一对一”咨询
表现形式:一些机构或个人打着“专业老师”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提供志愿填报服务。
套路:宣传自己有“内部资源”、“精准预测”等,但实际上只是常规分析。
后果:花费大量金钱,结果与普通咨询无异,甚至被误导。
3. 伪造高校或招生信息
表现形式:通过伪造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方式发布虚假招生信息。
套路:冒充某大学招生办,诱导考生填写个人信息或缴纳学费。
后果: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遭遇网络诈骗。
4. **“特殊渠道”入学”
表现形式:声称可以通过“关系”“走后门”帮助孩子进入名校。
套路:以“好处费”“保证金”等名义骗取钱财。
后果:被骗后无法获得录取,甚至被卷入非法交易。
5. 虚假“志愿填报系统”
表现形式:假冒官方填报系统,诱导用户输入身份证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套路:通过钓鱼网站窃取个人信息。
后果:个人信息被盗,可能被用于诈骗或其他非法用途。
二、如何防范高考志愿填报诈骗?
1. 认准官方渠道
所有高考志愿填报必须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学校招生官网。
不要轻信非官方发布的“招生简章”“录取通知”等信息。
2. 警惕“保过”“包录取”
高考志愿填报是公开透明的过程,不存在“包录取”“走后门”等说法。
任何声称“可以保证录取”的都是骗局。
3. 不轻信“专家”“名师”
咨询志愿填报时,应选择正规教育机构或学校老师,不要盲目相信“高收费”咨询服务。
可以参考官方推荐的志愿填报指南或使用官方提供的志愿填报工具。
4.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在不明网站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遇到要求转账、缴费的,务必核实身份和真实性。
5. 多向老师、学校、家长请教
多听取老师、班主任、学校招生办的意见,不要孤注一掷听信陌生人。
三、遇到诈骗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被骗,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保存证据:包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网站截图等。
2. 报警处理:拨打110或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
3. 联系教育部门:向当地教育考试院或招生办公室反映情况。
4. 举报平台:如涉及网络诈骗,可向国家反诈中心(96110)举报。
四、
高考志愿填报是重要的人生选择,但也是最容易被骗子盯上的环节。请牢记:
> “天上不会掉馅饼,花钱买‘捷径’终是陷阱。”
保持理性,选择正规渠道,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