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的赋分制度,主要涉及新高考改革(自2020年起实施),采用的是“3+1+2”模式。其中,“1和2”部分是选考科目,需要进行等级赋分。
一、山东高考的考试结构(3+1+2)
必考科目(3):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等)
首选科目(1):物理或历史(考生必须选择一个)
再选科目(2):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个
二、选考科目(1+2)的赋分方式
1. 等级赋分制(又称“分数转换法”)
选考科目的成绩不是直接按原始分计入总分,而是按照等级划分,再根据比例换算成对应的分数。
(1)等级划分
每个选考科目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 A、B、C、D、E 五个等级:
等级 | 分数区间 | 占比 |
A | 前15% | 15% |
B | 15%~40% | 25% |
C | 40%~65% | 25% |
D | 65%~80% | 15% |
E | 后20% | 25% |
> 注:不同年份可能略有调整,但大致遵循这个比例。
(2)赋分规则
每个等级对应一个赋分区间,具体如下(以某一年为例):
等级 | 赋分区间 | 实际分数范围 | 换算公式 |
A | 100~86 | 原始分前15% | 公式见下 |
B | 85~71 | 15%~40% | |
C | 70~56 | 40%~65% | |
D | 55~41 | 65%~80% | |
E | 40~30 | 后20% |
> 注:实际赋分区间可能每年略有调整,比如有的年份可能是:
> A: 100~85
> B: 84~70
> C: 69~55
> D: 54~40
> E: 39~30
三、赋分计算公式(以某年为例)
假设某个选考科目的原始分满分是100分,将原始分按比例转化为等级,再按以下公式换算为赋分:
$$
text{赋分} = frac{text{该等级最高分} text{该等级最低分}}{text{该等级原始分最高分} text{该等级原始分最低分}} times (text{原始分} text{该等级原始分最低分}) + text{该等级最低分}
$$
例如:
假设某科原始分最高为100,最低为0;
A等级对应原始分前15%,即85~100分;
赋分区间为100~86分;
那么,如果一个学生原始分是90分,则属于A等级,其赋分计算如下:
$$
text{赋分} = frac{100 86}{100 85} times (90 85) + 86 = frac{14}{15} times 5 + 86 ≈ 86 + 4.67 = 90.67
$$
通常会四舍五入取整,得到91分。
四、总分构成
必考科目(3):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共450分;
选考科目(1+2):每科100分,共200分;
总分:750分
五、赋分的意义
等级赋分制是为了:
公平性:避免因不同科目难度差异导致的不公平;
激励性: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
适应性:适应新高考“走班制”和多元选择的需要。
六、
项目 | 内容 |
高考模式 | 3+1+2(语文、数学、外语 + 物理/历史 + 两门选考科目) |
选考科目 | 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2门 |
赋分方式 | 等级赋分制(AE)→ 对应赋分区间(如100~86、85~71等) |
赋分规则 | 按原始分排名 → 分等级 → 按比例换算成赋分 |
总分 | 750分(语文150 + 数学150 + 外语150 + 选考科目200) |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