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历考试

高考劝学怎么考

2025-10-15 00:59:30

“高考劝学”这个说法可能是指高考中与“劝学”相关的题目或知识点,比如在语文、文综(历史、政治)或古文阅读中出现的“劝学”相关文章或内容。下面我从几个角度来解释“高考劝学怎么考”:

一、什么是“劝学”?

“劝学”出自中国古代著名学者荀子的《劝学》篇,是《荀子·劝学》中的开篇名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勤奋学习、坚持不懈。

原文开头是: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意思是:君子说,学习不能停止。

二、高考中如何考查“劝学”?

1. 古文阅读理解题

高考语文中常会考查《劝学》的段落理解。

题型包括:

文言文翻译

句子理解

内容分析

主旨归纳

示例题目(模拟):

> 翻译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2. 作文素材

《劝学》中的名句可以作为议论文的素材,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常用于写“坚持”、“积累”、“学习态度”等主题。

3. 文言文默写

高考语文中常有文言文默写题,可能包括《劝学》中的名句。

示例:

>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历史或政治材料分析

在文综考试中,有时会引用《劝学》的内容作为材料,考察学生对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解。

三、备考建议

1. 熟读《劝学》全文,掌握重点句子和含义。

2. 背诵名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

3. 理解作者观点:荀子主张通过后天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反对“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消极态度。

4. 结合现实:思考“劝学”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可用于作文立意。

四、拓展知识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认为人需要通过后天学习来完善自我。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也是中国最早系统论述学习理论的文章之一。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

打开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中搜索公众号“”,关注即可随时随地使用服务。微信更省心!
我知道啦!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