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考试中,尤其是涉及心理测量和评估的考试中,EPQ(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是一个重要的内容。EPQ 是由英国心理学家 Hans Eysenck 和他的妻子 Sybil Eysenck 在 1970 年代开发的一种人格测验,用于评估个体的人格特质。
一、EPQ 的基本结构
EPQ 主要测量三个维度:
1. 精神质(Psychoticism, P)
表现为冷漠、不关心他人、攻击性、反社会倾向等。
高分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精神病性特征。
2. 内外向(Extraversion, E)
表现为外向、喜欢社交、活跃、寻求刺激等。
高分者是外向型,低分者是内向型。
3. 神经质(Neuroticism, N)
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易怒等。
高分者情绪更不稳定,低分者情绪更稳定。
此外,EPQ 还有一个 效度量表(L),用于测量被试者的掩饰或伪装倾向。
二、EPQ 在心理咨询考试中的考察点
在心理咨询考试中,特别是涉及心理测验与评估的科目中,可能会考查以下内容:
1. EPQ 的理论基础
Eysenck 的人格理论(三因素模型)
各维度的定义、表现及意义
2. EPQ 的结构和题项
通常包含 50~100 道题目(如 EPQR 有 48 题)
每个维度的题数分布(例如:P、E、N 各约 16 题)
3. 测验的使用与解释
如何施测(自评问卷)
如何评分(每个项目按“是”或“否”打分)
如何解释结果(各维度得分的高低意义)
4. EPQ 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常用于临床、教育、职业等领域
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主观性等问题
三、如何确定 EPQ 的得分?
步骤如下:
1. 施测: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通常是“是/否”或“非常同意/不同意”)。
2. 计分:
每个维度(P、E、N)分别统计得分。
通常每题 1 分,总分越高表示该特质越明显。
3. 标准化:
根据常模(如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进行比较。
得分可转化为标准分(如 T 分,平均为 50,标准差为 10)。
4. 解释:
高分或低分代表不同的人格特征。
结合其他测验结果综合分析。
四、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
1. 理论选择题:
> EPQ 中不包括以下哪个维度?
> A. 精神质
> B. 内外向
> C. 神经质
> D. 自我意识
> 答案:D
2. 识记题:
> EPQ 的三个核心维度是?
> 答: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
3. 应用题:
> 一位来访者 EPQ 得分显示高 P、高 N,这可能意味着什么?
> 答:可能表现为情绪不稳定(N高),且缺乏同理心、行为冲动(P高)。
五、参考资料推荐
《心理测量学》(张厚粲、徐建平)
《心理测验理论与应用》(郑日昌)
《心理评估》(James L. Worchel)
EPQ(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中文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