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曲(即音乐类专业考试中的作曲方向)是中国艺术类高考中一个比较专业的方向,主要面向希望进入音乐学院或综合性大学音乐系的考生。作曲方向的考试内容通常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品分析、作曲技术理论等。
以下是一份系统的“高考作曲培训指南”,帮助你了解如何备考:
一、高考作曲的基本要求
1. 文化课成绩
高考作曲对文化课的要求一般比纯艺术类专业低一些,但也要达到所在省份的“艺术类本科线”。
不同省份分数线不同,建议提前了解本省的录取分数线。
2. 专业考试内容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考试项目 | 内容说明 |
乐理 | 音高、音程、调式、节奏、音阶、记谱法等 |
视唱练耳 | 单音、音程、和弦听辨,视唱旋律 |
和声 | 基础和声(如:四部和声写作、和弦解决、调性分析) |
作品分析 | 分析一首音乐作品的结构、调性、风格、织体等 |
作曲技术理论 | 包括旋律发展、主题动机、变奏、复调等 |
创作(作曲) | 根据题目写一段旋律或小型乐曲(如:为钢琴或弦乐写一段音乐) |
二、高考作曲培训路径
1. 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或老师
找有经验的作曲专业教师,最好是音乐学院毕业或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
可以考虑:
省级艺术学校
专业音乐培训机构
一对一辅导(适合基础较弱或时间紧张的学生)
2. 系统学习课程内容
(1)乐理
学习音高、音程、调式、调性、节奏、节拍、记谱法等。
推荐教材:
《基本乐理教程》(李重光)
《音乐理论基础》(中央音乐学院)
(2)视唱练耳
每天坚持练习单音、音程、和弦听辨。
练习视唱旋律(可使用APP如:EarMaster、Perfect Ear)。
(3)和声
学习传统和声学,掌握调性功能、和弦进行、调性转换等。
推荐教材:
《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
《新编和声学教程》(伊·杜波夫斯基)
(4)作品分析
学习分析西方古典音乐、浪漫主义、现代音乐作品。
推荐学习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
(5)作曲技术理论
学习旋律发展、动机展开、变奏、赋格、复调等技巧。
推荐教材:
《作曲技法》(罗忠镕)
《音乐创作基础》(沈亚威)
(6)创作(作曲)
每周至少完成一首小作品(如:钢琴独奏、弦乐四重奏片段等)。
学会根据命题进行创作(如:为某主题写旋律、写一段主题+变奏)。
三、备考时间安排建议
时间阶段 | 目标 |
高一/高二 | 基础知识积累,打牢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基础 |
高三上学期 | 重点提升创作能力,参加模拟考试 |
高三下学期 | 针对性复习,查漏补缺,准备专业考试 |
四、推荐资源与工具
1. 书籍
《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
《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
《作曲技法》(罗忠镕)
《音乐欣赏》(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 软件/APP
EarMaster(视唱练耳)
MuseScore(作曲软件)
Sibelius / Finale(专业乐谱编辑软件)
YouTube(观看大师讲座、作品分析)
3. 网站/平台
中国知网(查找论文)
B站(搜索音乐理论教学视频)
音乐学院官网(获取考试大纲)
五、注意事项
1. 坚持练习:作曲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技能,不能一蹴而就。
2. 注重创作实践:多写、多改、多听。
3. 重视老师指导:找一个靠谱的老师能少走很多弯路。
4. 关注考试动态: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考试内容可能略有差异,要提前了解。
六、常见问题解答
Q1:高考作曲难吗?
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乐理、和声、创作能力要求较高,但只要系统训练,是可以掌握的。
Q2:是否必须学乐器?
不强制,但学一门乐器(如钢琴)有助于理解和创作音乐。
Q3:可以自学吗?
可以,但建议配合专业老师指导,避免走偏。
七、参考院校(国内)
院校名称 | 专业方向 |
中央音乐学院 | 作曲系 |
上海音乐学院 | 作曲系 |
中国音乐学院 | 作曲系 |
四川音乐学院 | 作曲系 |
星海音乐学院 | 作曲系 |
如果你有具体目标院校或想了解某个科目的详细学习方法,可以告诉我,我可以为你定制更详细的备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