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通常指距离高考还有12个月),语文复习需要高效、系统、针对性强。语文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但最后阶段的复习更注重查漏补缺、巩固基础、提升应试技巧。以下是一个系统的复习建议,帮助你科学备考:
一、明确语文考试内容与题型
语文高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题型 | 分值 | 内容 |
现代文阅读 | 约35分 | 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 |
古诗文阅读 | 约35分 |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 |
语言文字运用 | 约20分 | 成语、病句、标点、仿写、图文转换等 |
写作 | 60分 | 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 |
二、复习策略与重点
1. 现代文阅读
(1)论述类文本
重点:理解作者观点、逻辑结构、论证方法。
技巧:
抓关键词(如“因此”、“然而”、“总之”)
注意选项中的绝对化词语(如“所有”“全部”)
对比原文和选项,找出偏差。
(2)实用类文本(新闻、传记、科普等)
重点:信息筛选、概括能力、分析评价。
技巧:
找出核心信息(时间、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注意图表、数据、引用等细节
(3)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
重点:形象分析、主题把握、语言风格、情感表达。
技巧:
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环境描写
注意象征、隐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 ✅ 建议每天做12篇阅读题,限时训练,答题思路。
2. 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翻译、人物形象。
复习建议:
熟悉高频实词(如“之、其、以、于、而”等)
掌握常见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精读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整理文言知识卡片
(2)古诗鉴赏
重点:意象、意境、情感、表现手法。
技巧:
读懂诗句意思
分析常用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用典)
背诵经典古诗,积累常见意象(如“月亮”代表思乡)
> ✅ 每天背诵12首古诗,结合真题练习鉴赏题。
3. 语言文字运用
这部分题型灵活多变,但也有规律可循:
(1)成语辨析
重点:近义词辨析、语境搭配、感情色彩。
建议:整理易混成语,结合例句记忆。
(2)病句修改
重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重复啰嗦。
技巧:找主干,看修饰成分是否合理。
(3)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重点:语境适应、逻辑顺序、表达清晰。
(4)图文转换
重点:图表分析、信息归纳、语言表达。
> ✅ 每天做12道语言运用题,熟悉题型和答题规范。
4. 写作(作文)
这是语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占60分,必须高度重视。
(1)审题立意
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
明确文体(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
确定中心思想(论点)
(2)结构安排
开头:点题+引出观点
中间:分论点+论据+论证
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素材积累
多积累名人名言、历史事件、社会热点
整理几个经典案例(如“苏轼、陶渊明、鲁迅”等)
(4)语言表达
语言流畅、有文采、避免口语化
使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
> ✅ 每周至少写1篇作文,找老师批改或自己对照范文修改。
三、复习时间安排建议(以一个月为例)
时间段 | 任务 |
第12周 | 强化阅读理解,每天一篇现代文/文言文;积累作文素材 |
第3周 | 针对语言文字运用题,专项突破;整理错题本 |
第4周 | 模拟训练,限时做整套试卷;查漏补缺,调整状态 |
四、心理调节与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睡眠,避免熬夜。
2. 适当运动:缓解压力,提高专注力。
3. 积极心态:相信自己的努力,不焦虑、不自暴自弃。
4.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食物。
五、推荐资料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语文版)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精讲》
近年高考真题(特别是20202023年的)
《高考作文素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