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折合分”通常是指在不同省份、不同科目组合或不同年份之间,将原始分数转换为某种标准化后的分数。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多种计算方式,具体取决于不同的背景和用途。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折合分”计算方式:
一、高考原始分与折合分的区别
原始分:指考生在各科考试中实际得到的分数(如语文120分、数学150分等)。
折合分:是将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转换成一个统一标准下的分数,用于比较不同科目、不同年份、不同省份的考生水平。
二、常见的折合分计算方式
1. 新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制(即“折合分”)
这是目前中国多地实行的新高考制度中的一种评分方式,尤其适用于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广东、湖南、河北等省份。
原理:
不同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的难度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原始分。
所以采用“等级赋分制”,将考生按原始分排序,划分成若干等级,再根据等级分配相应的分数。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原始分区间:
每个科目根据考生人数划分为多个等级(如A、B、C、D、E),每个等级对应一定的比例。
例如,A级占15%,B级占30%等。
2. 设定赋分区间:
每个等级对应的分数范围,比如A级为86~100分,B级为71~85分,C级为56~70分,D级为41~55分,E级为30~40分。
3. 进行线性换算:
根据原始分在该科目的排名位置,通过公式换算成对应的折合分。
示例公式(简化版):
假设某科目的原始分范围是 0~100 分,要转化为 30~100 分的折合分,且按比例划分:
最高分(100分)→ 折合分100
最低分(0分)→ 折合分30
则折合分 = 原始分 × (100 30) / 100 + 30 = 原始分 × 0.7 + 30
> 实际赋分时会根据各省政策有所不同,需参考当地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具体规则。
2. 跨省高考成绩折合
有些学生可能在不同省份参加高考(如随父母异地高考),需要将原始分折合成目标省份的分数线或排名。
方法:
参照目标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平均分、位次等数据,对原始分进行换算。
例如:若某省一本线为600分,而你所在省的一本线为580分,那么可以按比例调整你的分数。
但这种方式不具官方性,一般只用于参考。
3. 综合评价招生中的折合分
部分高校在综合评价招生中,会将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加权计算出一个“折合分”。
举例:
高考成绩占比 60%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比 20%
综合素质评价占比 20%
折合分 = 高考成绩 × 0.6 + 学业水平测试 × 0.2 + 综合素质 × 0.2
三、如何查询自己的折合分?
新高考地区:可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官网,查看“等级赋分”细则和自己的成绩报告。
综合评价招生:关注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了解其折合分计算方式。
跨省高考:建议联系目标省份的教育考试院,获取相关说明。
四、
类型 | 是否官方 | 计算方式 | 用途 |
等级赋分(新高考) | 是 | 等级+线性换算 | 各省高考计分 |
跨省成绩折合 | 否 | 人工估算 | 个人参考 |
综合评价折合 | 否 | 加权计算 | 高校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