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历考试

高考替考 怎么判

2025-10-15 04:10:59

在中国,高考替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教育考试的相关规定,还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是关于高考替考的法律后果和处理方式:

一、高考替考的性质

高考是国家统一组织的重要考试,具有高度的公平性和严肃性。替考行为是指由他人代替考生参加考试,属于作弊行为,严重破坏考试公平,损害其他考生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53条之一: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如替考中涉及考生信息泄露)。

第284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如替考中使用通讯设备)。

第284条之一:代替考试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

>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注意: 替考行为已明确纳入刑法打击范围,不再只是行政处罚。

2.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

第9条:对替考行为的处理包括:

取消当次考试所有科目成绩;

情节严重的,给予暂停参加高考1至3年的处理;

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具体处理措施

行为处理结果
替考者(实际参加考试的人)取消当年所有科目成绩,暂停参加高考13年,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被替考者(原考生)同样取消成绩,暂停参加高考13年,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组织替考的人员(如中介、老师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四、典型案例

近年来,多地发生过高考替考案件,例如:

2014年,河南某地曾有家长为子女找人替考,最终被判处刑罚;

2021年,山东一名学生因替考被取消高考资格,并被列入诚信档案,影响未来升学和就业。

五、温馨提示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节点,诚实应考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公平的尊重。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成绩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如果你是考生或家长,建议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如有疑问,可咨询当地教育考试院或法律专业人士。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

打开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中搜索公众号“”,关注即可随时随地使用服务。微信更省心!
我知道啦!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