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历考试

高考政治时政怎么备考

2025-10-10 05:46:22

高考政治时政备考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时政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下是针对高考政治时政备考的详细建议和方法:

一、明确考试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政治时政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事件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通常出现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

考查方向包括:

国内重大政策(如“十四五”规划、二十大精神、经济政策等)

国际热点事件(如中美关系、俄乌冲突、气候变化等)

社会热点(如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教育改革等)

二、备考策略

1. 建立时政素材库

每天关注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

整理时政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政策背景等。

建立自己的“时政笔记”,按主题分类(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 ✅ 示例: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总基调,强调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

> 2024年全国两会(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

2. 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

时政题不是单纯考记忆,而是考你能否将时政内容与教材知识点结合。

例如:

如果考“碳达峰、碳中和”,可以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新发展理念”等知识点。

如果考“一带一路”,可以联系“对外开放”、“国际经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3. 掌握答题技巧

(1)选择题

看清题干要求(如“体现”、“说明”、“反映”等)

排除干扰选项,抓住核心信息

注意“最佳选项”而非“正确选项”

(2)主观题

审题:明确题目设问(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如何理解……”)

分点作答:逻辑清晰,分点论述

结合材料+教材知识+时政热点

> ✅ 示例: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意义。”

> 答案要点:

> ① “稳中求进”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 ② 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防范系统性风险;

> ③ 符合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 ④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推荐时政复习资料

类型推荐资料
新闻平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学习强国
时政资料《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一本通》、《时政热点专题精讲》
真题练习近5年高考真题、模拟卷中的时政题
视频资源B站、抖音上的高考政治老师讲解视频(如“小明老师”“政治老张”)

四、制定复习计划

1. 每周任务

每天看1篇时政新闻(重点整理关键词)

每周1个热点(如“二十大报告”“数字经济”等)

每月做一次时政专题练习

2. 备考阶段安排

阶段内容
初期(911月)建立时政素材库,熟悉常见考点
中期(12次年1月)强化训练,结合教材分析
高峰期(24月)真题演练,查漏补缺
最后冲刺(5月)高频考点,强化记忆

五、常考时政热点(20232024年)

热点相关知识点
二十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
“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双循环、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等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
中国航天成就科技自主创新、民族复兴、科技强国等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人民至上、科学精准防控、社会治理等

六、注意事项

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避免偏题,紧扣教材知识点;

多做真题,熟悉命题风格;

关注官方解读,如“学习强国”上的权威文章。

七、一句话

> 时政备考的关键在于“理解+联系+应用”,只有把时政与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有具体的时政热点或题目需要解析,也可以告诉我,我可以帮你具体分析!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

打开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中搜索公众号“”,关注即可随时随地使用服务。微信更省心!
我知道啦!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