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历考试

高考考生号怎么组成

2025-10-10 02:50:44

高考考生号(也叫“高考准考证号”或“考生号”)是每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考生在报名时获得的一个唯一标识号码,用于识别考生身份、成绩查询、志愿填报等。不同省份的考生号格式可能略有不同,但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则。

一、一般组成结构(以部分省份为例)

1. 省份代码(2位):

表示考生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例如:北京为“11”,江苏为“32”,广东为“44”等。

2. 地市代码(2位):

表示考生所在的城市或地区。

例如:北京市的东城区可能是“01”,南京市可能是“01”等。

3. 区县代码(2位):

表示考生所在的区、县。

例如:南京市鼓楼区可能是“01”。

4. 考生类别代码(1位):

表示考生的类别,如文科、理科、艺术类、体育类等。

例如:“1”表示文科,“2”表示理科,“5”表示艺术类等。

5. 考生顺序号(4位):

表示该地区、该类别中考生的顺序编号。

例如:“0012”表示第12号考生。

二、完整的考生号结构示例(假设):

11 01 01 1 0012

解释:

11:北京市

01:东城区

01:某区县

1:文科

0012:第12号考生

三、其他说明:

有些省份的考生号可能不包含地市和区县代码,而是直接由省级代码+类别+顺序号组成。

有的省份的考生号是14位,有的是15位,具体长度因地区而异。

2023年及以后,部分省份开始使用“14位”考生号,格式类似:`省代码 + 市代码 + 区县代码 + 类别 + 顺序号`。

四、如何查找自己的考生号?

高考报名表上会有。

准考证上也有。

可以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报名系统查询。

站点地图 Copyright by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

打开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中搜索公众号“”,关注即可随时随地使用服务。微信更省心!
我知道啦!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