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烂专业”这个说法其实很主观,不同人对“烂”的定义可能不同。有的人觉得就业难、薪资低、发展前景差的才是“烂专业”,也有人觉得课程枯燥、没有实践机会、缺乏兴趣的也是“烂专业”。但不管怎样,如果你现在在读一个自己不太满意的专业,以下是一些思路和建议,帮助你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一、先明确“烂”的原因
1. 专业本身是否真的不好?
有些专业听起来“冷门”,但实际就业面广(比如数学、物理、统计等)。
有些专业虽然“传统”,但依然有市场需求(如机械、土木、建筑等)。
有些专业看似“没用”,但其实是基础学科,未来可以转行或深造。
2. 是不是你个人兴趣不足?
如果你对专业内容毫无兴趣,那可能不是专业的问题,而是你与它不匹配。
比如:你不喜欢编程,却学了计算机,那就容易感到痛苦。
3. 学校资源是否有限?
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师资、实习、科研资源匮乏,导致学生发展受限。
这时候即使专业不错,也可能变成“烂专业”。
二、你可以考虑的几个方向
✅ 1. 转专业(如果还有机会)
如果是大一、大二,很多学校允许转专业。
转专业前要了解目标专业的课程、就业前景、竞争情况。
建议提前调研,不要盲目跟风。
✅ 2. 辅修/双学位
如果不能转专业,可以辅修另一个感兴趣的专业。
比如:你学的是会计,但对数据科学感兴趣,可以辅修统计或计算机。
有助于拓展知识面,增强竞争力。
✅ 3. 自学+考证
很多“烂专业”可以通过自学来弥补短板。
例如:
学经济的可以自学Python、数据分析;
学中文的可以学新媒体运营、写作;
学物理的可以学AI、机器学习。
✅ 4. 研究生阶段转行
很多同学在本科阶段没找到方向,但在研究生阶段通过跨专业考研实现转变。
例如:
本科是金融,研究生考计算机;
本科是生物,研究生考公共卫生或药学;
本科是历史,研究生考新闻传播或教育学。
三、哪些专业被很多人认为“烂”,但其实并不烂?
专业 | 评价 | 实际情况 |
数学/物理 | 似乎“无用” | 基础学科,适合深造或转行到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 |
历史/哲学 | 就业难 | 适合考公务员、教师、出版、媒体等,也可转向教育、文化领域 |
地质/测绘 | 冷门 | 在能源、环保、工程等领域仍有需求 |
中文/新闻 | 似乎“泛泛” | 可以往编辑、记者、新媒体、公关、文案等方向发展 |
四、选专业时应该考虑什么?
考虑因素 | 建议 |
兴趣 | 选你喜欢的,才不容易放弃 |
就业 | 了解行业趋势,避免“毕业即失业” |
发展潜力 | 未来是否有上升空间,是否容易转型 |
学校资源 | 专业强弱、师资、实习机会等 |
个人能力 | 是否能适应该专业的学习强度和要求 |
五、建议
情况 | 建议 |
还能转专业 | 尽快行动,选择你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
不能转专业 | 辅修、自学、考研、实习并重,提升综合能力 |
对专业完全没兴趣 | 不要硬撑,尽早规划出路(如考研、出国、转行) |
思拓优学-专注于教育科普综合平台